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

疾病分類及訊號

既然你自行上網尋找資料,即是你還未求醫或是從醫生那裡獲得資訊,因此,小編希望可以通過基本的病理知識,讓你能夠為自己身體作一些評估。

你知道嗎?身體快要生病時,往往有不同類型,或大或小,似有若無的訊號。你不但要對身體這些訊號敏感,而且能分辨身體警號可能帶出的嚴重問題。那怎樣分辨呢?當然,你先要知道什麼是好的身體,什麼是不正常的訊號。

人體由五十萬億個細胞組成,這些細胞分別發展成超過二百種不同類型的細胞,這樣的機能看來雖然繁複,但要偵測自身的健康問題卻不難,只要你肯細心留意就可以了。

身體變差時所產出的訊號很多,有些更會被忽略。一些很明顯的訊號,例如發炎、發熱、任何疼痛感覺、腫脹等等,往往是一些較嚴峻的警號,所以大家都應該小心處理。

只 要你發現自己的身體有任何問題,這就是你對自身健康問題作出診斷的第一步。可能你會覺得這樣說起來有點像廢文,但是確實有很多人即使發現了健康問題,也不 即刻解決,而是一拖再拖,拖至病入膏肓才勉強求醫去,結果如何?當然是自己受苦!吃重藥,冒著更大的風險接受手術及受病魔折磨一段時間。


疾病分類~(有些會與身體發出的警號有關)

一般來說,疾病症狀有主觀客觀之分。主觀的症狀有痛、頭暈、乏力、疲倦等等;而客觀的症狀有體溫、血壓、心跳率等等。

另外,症狀持續時間也要受關注。

急性疾病如急性腸胃炎、急性闌尾炎等引致的症狀只持續一段較短的時間,一般都是幾小時或幾天,身體警號會比較快,身體亦會復原得比較快。

慢性疾病如肝硬化、糖尿病等引致的症狀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,幾星期或幾個月以上,有時候未必能於短時間內辨明病症或由不明病因引發,病情亦有機會反覆不定,即使知道了病因,也未必能完全治癒。如果身體發出警號,而你又置之不理,取而代之將會是慢性疾病的侵略。

間歇性疾病如間歇性跛行、間歇性狂暴症引致的症狀也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,這種病會潛伏在病人體內,但可以以藥物控制來減少病發機會。

還有,如何把疾病病源分類

第一種是身體內在因素而引致的,亦可以視為基因遺傳的疾病如色盲或唐氏綜合症。

第二種是由於外在環境因素而引致,外在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創傷、幅射或化學物質。

第三種則是不明疾病,沒有明確的病因。這個很煩惱,由於世界的病發事例太少,甚至從來沒有病例。


閱畢以上的幾個簡單分類,你又懂不懂分辨疾病的類型呢?

以下是一些身體訊號(不斷更新):
疼痛
嘔吐
頭暈
炎症
腫脹
發熱
發冷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